十九大以来,学校认真领会并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教体艺〔2019〕2号)、《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四川省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川府发〔2020〕14 号)等文件精神,持续深化艺术教育(以下简称“美育”)工作。现将学校美育发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美育改革发展工作情况
(一)提高对美育改革发展工作重大意义的认识
学校端正办学思想,不断提高对美育改革发展工作重大意义的认识。《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教体艺〔2019〕2号)指出:“学校美育是培根铸魂的工作,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全面加强和改进美育是高等教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并强调:“高校美育要以艺术教育的改革发展为重点,紧紧围绕高校普及艺术教育、专业艺术教育和艺术师范教育三个重点领域,大力加强和改进美育教育教学,建强美育教师队伍、深化美育教学改革、推进文化传承创新、增强服务社会的能力水平,全面加强组织保障,切实改变高校美育的薄弱现状,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 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深刻地认识到,美育,是用自然美、社会生活美、艺术美等内容与形式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体现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对提高学生审美与人文素养、职业操守和践行美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此,学校高度重视美育改革发展工作,在学校第二次党代会报告中明确提出:“广泛开展美育教育、劳动实践和志愿服务,培养学生爱美尚美的情怀、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和社会责任感,培育‘品德好、懂感恩、有特长、会生活’的泸职院英才”。学校在2021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中正式加入独立的《美育》公共必修课程。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学校贯彻美育改革思想,探索美育改革创新路径,致力于将美育改革发展工作落到实处。
(二)整合资源发力构建美育课程体系
科学定位美育课程目标。学校美育课程建设以艺术课程为主体,依托本校相关学科优势和地域教育资源优势,拓展教育教学内容和形式,将课程目标定位于引导高职学生感受美、鉴赏美、体现美、创造美,完善高职学生人格修养,强化高职学生的文化主体意识和文化创新意识,增强学生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艺术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整合资源构建丰富立体的美育课程体系。近年来,学校对照教育部与四川省人民政府签署的《学校美育改革与发展备忘录》,整合资源,构建了艺术赏析类、艺术史论类、艺术批评类、艺术实践类丰富立体的艺术公选课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体系。我们的做法是:一是整合学校内资源。学校是一所地方性综合高职院校,开办有文化艺术、教育、机械、土建、电子信息、财经商贸等类别的高职专科教育专业46个。学校发挥自身学科、专业、课程、师资综合性凸显的优势,整合教学和学生工作资源,构建了音乐类、美术类、中外文学类、思想哲学类、艺术活动类课程;二是整合区域内高校资源。为克服一个高职院校的学科、专业、课程建设的局限性,学校牵头联合四川三河职业学院、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内江师范学院、四川轻化工大学等高校,开展了基于区域内共建共享的高职公选课建设研究与实践。该教改项目按照高职学生全面发展逻辑构建了“认识自己、我的社会生活、我爱科技、我的体育竞技能力、我的艺术修养、我要参加实践活动”100门公选课课程体系。其中,“我的艺术修养”类课程32 门是发挥五所综合性院校文科与工科、艺术与文化等学科齐聚的优势,整合五所区域内高校师资、基地、课程等资源共建共享的成果。
表1 艺术类公选课课程体系
课程类别 |
课程名称 |
艺术赏析类 |
《中国古典戏剧赏析》《美术欣赏》《红楼梦赏析》《葡萄酒文化与品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智慧光芒》《建筑欣赏》等 |
艺术史论类 |
《世界戏剧史》《外国美术简史》《中国音乐简史》等 |
艺术批评类 |
《当代影视评论》《现代艺术评论》等 |
艺术实践类 |
《合唱艺术》《书法技法训练》等 |
注:“基于区域内共建共享的高职公选课建设研究与实践”课题作为四川省教育厅教改课题立项研究,并验收结题,获得第八届高等教育四川省教育成果三等奖。
(三)大力改进美育教育教学
加强美育在学科中的渗透与融合。学校要求,各门学科,尤其是基于工作岗位能力培养的专业核心课程,均应有“安全、规范、标准、环保”的教学目标与内容。“安全”蕴含着尊重生命的修养美,节约成本的行为美;“规范”体现整体一律的形式美;“标准”体现遵守社会契约的道德美,“环保”要求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美。学校要求各个学科教师,要发挥学科优势挖掘其中丰富的美育资源教育学生,将美育寓于各学科教学中。
开展美育实践活动的课程化管理。为了加强艺术类活动课程建设,将学生艺术活动规范化、制度化,更好地发挥艺术活动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学校继续加强学生的艺术活动在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并将素质教育列入第二课堂成绩单,计算学分。学校在学生工作部、团委设立实践活动课程教研室,开展实践活动课程建设与管理。
营造校园全域美育环境。依托新校区建设契机,构建“依山就水、绿荫环抱”的生态校园格局。在校园建筑和道路命名、视觉识别系统构建中融入学校百年校史文化、红色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建设校史馆、艺术馆、科技馆、启明广场、经纬广场、品思广场、玉阶广场、赵熙雕塑、朱德雕塑、恽代英雕塑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系统设计构建办公、教学、寝室、食堂等文化氛围营造,形成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结合的物化环境,营造格调高雅、富有美感、充满朝气的校园文化环境,以美感人,以景育人,增强师生的认同感、归属感和凝聚力。让学生在自然之美、生活之美、心灵之美的学校环境中受到美的熏陶与教育。
整合各方资源充实美育教学力量。学校组织专家开设专题美育讲座或承担艺术类课程教学。聘请艺术家和民间艺人进校园,因地制宜成立相关工作室。实施周末影院行动计划。以补充美育资源和教学力量。
表2 聘请专家(艺人)开展艺术教育活动列举表
姓名 |
职务职称/身份 |
单位 |
活动项目 |
王七章 |
院长/知名校友、四川省人民政府原副秘书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书法家协会第五、六届副主席 |
北京巴蜀书画艺术院 |
“中国书画印艺术基础及鉴赏”讲座 |
王跃奎 |
教授、中国国家画院青年艺术中心主任 |
中国国家画院 |
“写意之美”中国画专题讲座 |
李晓梅 |
教授、四川警察学院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
四川警察学院 |
“跟我读诗吧—徜徉在< 诗经>的中华诗意”的讲座 |
周啸天 |
教授 |
四川大学 |
“毛泽东诗词纵横谈”专题讲座 |
赵兰 |
博士 |
泸州职业技术学院 |
“石头上的巴蜀宋韵—四川宋代墓葬画像石刻艺术”主题讲座 |
胡瑶 |
中国古代书画专家、泸州市青联委员、泸州市博物馆顾问 |
泸州市博物馆 |
“江阳高致——泸州三百年名人翰墨初探”讲座 |
吴飞 |
著名词曲作家、音乐制作人、国家二级作曲、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四川省音乐家协会理事 |
吴飞音乐工作室 |
“歌词、音乐、艺术”主题讲座 |
毕六福 |
非遗传承人 |
泸州分水油纸伞厂 |
大师工作室非遗项目教学 |
王世宏 |
非遗传承人 |
纳溪蝴蝶画 |
大师工作室非遗项目教学 |
朱忠华 |
师傅 |
泸州乐器厂 |
“民族乐器制作与维修”课程教学 |
肖德美 |
教授 |
四川艺术职业技术学校 |
“走近川剧,共享非遗魅力”讲座 |
包靖 |
讲师 |
泸州市非遗所 |
“川剧赏析”课程教学 |
曾令雄 |
馆长 |
溪区文化馆 |
“走进纳溪民歌,共享非遗魅力”讲座 |
李在兵 |
副主席 |
泸州市书法家协会 |
“中国书法源和流”讲座 |
蓝天果 |
院长 |
四川蓝天书画院 |
“学好书法,炫亮人生”讲座 |
李国正 |
教授 |
厦门大学 |
“音韵学”课程教学 |
曾庆双 |
教授 |
泸州职业技术学校 |
“白酒生产与文化”讲座 |
周娜等 |
教授 |
泸州职业技术学校 |
“致敬文学经典”讲座 |
加强美育教研科研工作。学校将艺术研究、教学和社会服务结合。以服务地方文化建设为导向,探讨美育的精神价值和育人功能,整合资源,协同创新,探索研究学学校美育改革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以及地方文化艺术传承与创新现实问题,致力于打造高校美育综合研究高地和决策咨询重地,促进学校美育教学质量提升。近年,学校专家学者出版了《边缘化文学风景》等多部美育专著,发表了大量艺术学术论文,如《纳溪民歌的传承与发展》、《五彩斑斓绣童年——喜读肖体高少儿文学作品集< 鸟窝里的哭声>断想》、《与时代交汇的心灵回响——闻捷、舒婷爱情诗歌比较》、《俯仰与回望——中国古典诗歌中所表现的徘徊意识》、《摇篮曲,最温馨的儿歌》、《大学生读什么书——谈谈爱情小说》《浅谈英语谚语的美学特点及翻译》、《纳溪民俗文化对儿童品德养成的价值与教育策略研究》、《中国古典舞“女子古典气质美”赏析》、《论焦裕禄精神与青年学生党员的成长——以影片< 焦裕禄>为视角》、《《蜀南咪苏坝彝族人文地理音乐旅游文化创意建设方案》、《合江五通石顶山苗族酒文化探析》等。
(四)保障条件促美育健康发展
制度保障。学校对美育工作健康发展从制度上予以保障,通过第二次党代会报告、十四五规划、2021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指导意见等文件,不断提升美育工作的重要地位,系统化构建艺术教育课程体系。
经费保障。学校在艺术类公选课开设、艺术类师资外聘、校园环境营造、学生艺术活动等方面均配有专项经费,转款使用。保证了美育工作推进,提高了美育工作效率。
资源保障。学校有人文艺术实训大楼一栋,并建成校史馆、艺术馆、科技馆、启明广场、经纬广场、品思广场、玉阶广场、泸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普及基地、生产性实训基地—酒城文化创意美食街等。学校从教学管理机制上,保障学校各专业学生共享艺术资源。
(五)美育改革发展成效初现
近年,学校建成了100门高职公选课,其中艺术类公选课32门。学校包含艺术类公选课建设重要内容的“基于区域额内共建共享的高职公选课建设研究与实践”,获得第八届高等教育四川省教育成果三等奖。学生校园文化艺术实践活动课程、艺术公共任意选修课程纳入教学计划管理,从课程制度上为学生美的素质提升提供保障。据第三方调查数据表明,学校学生对美育教学满意度较高。学校与泸州多家企事业单位合作,共同打造的《泸州特色彝族婚嫁舞蹈》演艺剧目、《寻找阿麦数》电视纪录片等获四川广播电视节目一等奖。学校《印象•泸州传承与创新艺术工坊》获第五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一等奖;学生摄影作品《伞.艺》获得第六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一等奖;另有《小白花》等作品在四川省第九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获得一二等奖。
二、美育改革发展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美育资源建设不能满足高职学生强烈的艺术学习需要
学校艺术类师资、基地、课程基本能满足艺术设计、学前教育等专业的3000余名学生的教学需要。而面对全院其他万余名学生就显得捉襟见肘了,仅靠艺术类公选课无法满足学生的艺术教育需求。
(二)艺术类公选课建设随意性大科学性不足
学校虽然对艺术类公选课开展了规范性建设,但由于建设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涉及教育理念更新,条件进一步保障等,因此艺术类公选课建设仍表现出随意性。一是表现在对高职学生原有的艺术素质基础、现有的学习兴趣愿望缺乏调研。二是按教师的学科结构、时间安排、兴趣特长建设艺术类公选课。三是重艺术类专业课建设,忽视艺术类公共课建设等。
(三)以普及和素养提升为重点的高职美育途径有待探索
学校艺术教育普及面有待拓宽,还存在着重少数优生轻全体学生,重比赛轻普及的现象。学校美育的实效性有待加强,学校比较重视美育相关课程开设的数量和活动开展的次数,而学生的审美素养是否得到提升缺乏监控与评价。
三、下一步工作推进举措
(一)加强美育资源建设
争取资金,争取政策,进一步整合校内外资源,聚集人力、物力、财力,在国务院、教育部、四川省教育厅等相关文件精神指导下开展美育资源建设,为办国家、社会、学生满意的高职艺术教育作出不懈努力。
(二)开展高职艺术类公共课建设研究避免课程建设的随意性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高职人才培养的核心。学校在以后的艺术类公共课建设中,要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广大教师以学生为本,在对学生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开展课程建设。学校从教改立项,纳入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引导并鼓励教学单位开展艺术类课程建设研究。
(三)完善学校美育质量监测机制
学校将美育公共课程开课率、专业课程体现美育教育因素等列入教学监测评价指标体系之中,将其作为二级学院、教研室、教师考核的重要指标。。